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民币

人民币范文精选

人民币

人民币范文第1篇

由上可见,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迅猛增长,带动了国际交易者对人民币的需求和信任,而人民币在泰国、越南、朝鲜、俄罗斯等国家及地区的全境或局部通用,更是为其成为国际通币奠定了基础。但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成为世界货币的道路依然漫长,许多现实问题无法回避。

(一)人民币贬值预期汇率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政策

其目的是为了维护本国利益(如保持本国国际贸易竞争力、维护本国经济内外部平衡等)。当全球市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高涨之时,2014年以来我国人民币汇率(美元兑人民币)从1月份的1∶6.0665下降到了10月份的1∶6.1168,这是自2005年以来人民币的首次大幅贬值,也预示着人民币单边升值走势结束。纵观整体,人民币汇率走低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第一,人口老龄化现状催生经济状况。我国已经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从而导致国内真实储蓄率边际递减。第二,涌入中国热钱过多,对外部融资的依赖强度增大。国外热钱涌入中国主要是对人民币抱持升值预期。一旦贬值苗头出现,热钱会迅速撤离,从而影响整个国内经济走势。虽然本次人民币汇率短期回落,但是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我国经济利好走势中的发展隐患。例如,2013年外资银行在华债权共计1万亿美元,该数据和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折射出两个信号:其一,目前涌入我国的热钱更多是国内经济实体的隐性外债;其二,我国信贷增长和经济稳定增长过分依赖热钱。由此可见,如果人民币贬值不可控,资金外流现象将会一发不可收拾,国内的公司债和地方债也会迎来兑付高峰,信用违约问题将会把我国经济推向一个更加难以控制的局面。

(二)货币政策调节无法得到预期效果人民币

在国际市场的大量流通会影响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从经济学角度上来讲,央行上调基准利率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主要是为了收紧市场,减少人民币在市场上的流动。但是这样也会直接导致为了追求更高回报,全球人民币流入中国,从而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预期效果势必会大打折扣。除此之外,央行在管理和监控海外人民币流通过程中问题很多,如贩毒、走私等利用人民币工具的非法活动等,不仅会阻挠我国相关部门对洗钱活动的追查,更会增加我国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对策及前景

(一)维护金融安全

稳定我国宏观经济人民币想要变成国际货币,最根本的就是人民币自身的保值性,这就需要我国整个宏观经济大环境稳定。第一,加强金融监管,进一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需要全面考虑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银行、证券与保险监管之间的关系,对于实际中分业经营一定程度上已经被打破的情况,在现行分业监管框架下强化央行的协调职责和主导作用,理顺央行与其他金融监管机构的分工协作关系。需要注意的是,要能够在现有监督机制的基础上,逐步融合功能性监督的理念,尤其是针对创新性金融业务,必须要强化监督管理能力,甚至在未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考虑建立金融风险监督委员会,并实现金融业统一化、规范化监管。第二,谨慎推动金融自由化。我国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神话已经打破,要充分重视人民币升值预期逆转、国际资金外逃引发严重流动性不足、金融危机或者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尤其在金融开放方面,资本项目开放不宜过快,延缓经济泡沫生成和破灭的速度,减轻经济发展的冲击,以防范人民币出现强烈贬值的预期。第三,控制通货膨胀的幅度。通货膨胀幅度过高会不断侵蚀人们的个人收入、恶化我国的投资环境,并将社会财富更多地转移到垄断集团的手中,破坏经济稳健发展的基础,从而使人民币贬值或者产生贬值预期,进而影响社会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引发金融动荡。

(二)实现人民币升值或贬值可控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继续吸引外部融资,这就要实现人民币升值或贬值可控,以避免人民币汇率的边际利差过低,减少资金外流风险产生。第一,提高对经济减速的容忍度。推动利汇率市场化改革,让人民币利汇率真正发挥杠杆作用,实现资金的效益最大化。第二,均衡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目前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在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比例并不高。由此可见,人民币结算的国际辐射比较有限,需要有关部门积极拓展空白市场,逐步实现人民币结算范围的扩大化、全球化。第三,改善境外人民币回流机制。央行应与相关部门协调(发改委、商务部、证交所、商业银行等)共同维护资金池运行,设定资金池蓄存量限额,建立并完善人民币回流统计监测体系,实现我国央行与国外央行的信息交换机制建设,将回流人民币资金作为变量予以高度关注。

三、结论

人民币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人民币贬值 原因 国际化

201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由升值趋势转变为逐渐贬值,特别是2015年811汇率改革之后,人民币贬值预期不断强化。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不是一方面原因导致的,是在内因、外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的,它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真实写照,是我国综合实力的反映,同时也彰显着我国的国际地位。导致人民币贬值的原因有很多,人民币贬值带来的影响也有利有弊。

一、人民币贬值的原因

1.内部原因。

人民币贬值与中国自身的发展有着必要的联系,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主要因素。

1.1我国经济步入增速换挡期。

进入“十二五”之后,我国经济增速下行趋势非常明显,总体来看,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9.3%,2012年和2013年均为7.7%,2014年进一步下降到7.4%,据最新公布数据,2015年GDP增速为6.9%,我国经济增速逐渐从高速增长阶段向中高速增长阶段换挡趋势明显。大多数专家学者预测“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维持中低速增长的可能性较大。由于宏观经济疲软,产业结构处于转型升级的阵痛中,我国的消费能力逐渐降低,为了刺激经济的发展,我国调整了银行的相关利率,下调了银行的利息以及存款准备金率,从而使整体利率下降,直接降低了我国的货币的吸引力,形成了人民币汇率下降的局面。

1.2中央银行的主动引导。

中央银行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调节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已历经近十年的稳步升值,这种升值是单边的,汇率的波动性很小,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者需求,引起套利风险。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化解套利风险,央行主动进行引导,购入了大量的美元,在此基础上引导着人民币进行贬值。此外,中国改革进程缓慢,经济结构性调整、系统性风险防控、实体经济下行、债市违约浪潮、失业人口增加等等都对人民币施加了贬值压力。

2.外部原因。

2.1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

2015年,全球经济依然在金融危机投射的阴影中低速徘徊,油价继续暴跌,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急跌,欧元区通货紧缩风险日益加大,各国经济增长形势分化,金融市场担忧情绪持续蔓延。除了美国之外,其他国家经济依然乏善可陈,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复苏始终乏力,新兴经济体面临增长放缓、资本流入减少、外汇储备下降和货币贬值等压力。此外,受欧洲部分国家与ISIS交战、难民涌入欧洲、希腊债务问题等影响,欧央行可能被迫释放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欧元区的宽松政策会导致欧元走弱,美元走强,从而变相加大人民币贬值压力。

2.2美国的经济复苏及财政货币政策改变。

为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美国推出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取得刺激经济复苏的明显效果后,于2014年逐渐退出这一货币政策,美元的国际地位强势回归,美元汇率阶段性升值,许多新兴经济体货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贬值,人民币汇率明显承压。2015年美国9年来首次加息,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之后导致信贷条件趋紧和新兴市场偿债成本上升,加剧了美元的升值预期,国际资本回流明显,进一步加大了人民币贬值的压力。

二、人民币贬值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自由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长远发展策略,目的在营造一个稳定的国际货币环境,以助其经济持续发展,回避国际货币投机者对人民币进行的投机冲击而引起的货币危机。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从2016年10月1日起,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pecialDrawingRight,简称SDR)货币篮。这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人民币贬值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民币跨境结算功能方面。

人民币的贬值将影响人民币的跨境结算功能的进一步发挥。从理论方面讲,人民币的贬值是不利于其跨境结算的。第一,人民币的贬值直接影响了境外企业以及个人的需求,他们降低了人民币的储存量。人民币的贬值会给境外企业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面对这种情况,境外企业自然而然的会减少人民币的使用,在结算的时候人民币就会面临着困境。此外,人民币贬值,我国的进口就会受到影响,并且在进口结算的过程中,人民币的使用率会降低。

2.人民币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的逐渐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逐渐。2014年,在英国人民币主权债券被首度发放,人民币从此有了自己的储备功能。到2015年初,在整个世界上已经有40多个国家以不同的形式对人民币的储备功能进行了认可。人民币是继美元、欧元、以及日元、英镑、加元等货币之后的新的具有货币储备能力的货币,是当前全球第四大交易货币。而人民币的贬值直接给人民币的储备货币地位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人民币的贬值给储备人民币的国家带来了恐慌,对其经济带来不利影响,动摇了其储备的信心,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稳定。

3.中国经济控制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经济控制力也逐渐增强。对于中国的经济控制力来说,国外投资是最主要的控制方法,通过对外进行大量的人民币的投资,可以掌握一些境外的企业,从而实现对其经济发展的控制。人民币的贬值直接给我国对外投资带来不利影响,却给外商带来了较便利的投资渠道,有利于促进外商投资。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会通过生产成本以及财富效应这两个途径给我国的对外投资产生影响。

3.1生产成本。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人民币贬值,相对来说在我国投资的外商的外币就会相应的有所升值,在这个基础上来说,外商投资的生产成本是降低了的,在生产的商品的销售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外商的投资利润是增加的,我国货币的贬值给外国的投资直接带来了高回报的利润,这样一来就会吸引更多的外资来我国的投资,给我国本土的企业带来挤压与激烈的竞争,加大了外商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影响,从而给我国的经济控制力带来很大的制约。而面对这种情况,我国人民币贬值却给我国对外投资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我国货币的贬值使我国的钱与原本比起来在外国不如以前那么值钱,因此要想在境外进行投资所耗费的资金是原来的好多倍,加大了投资的资本压力,从而会使我国减少对外投资,对外投资减少就会直接导致我国对外经济的控制力下降。

3.2财富效应。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货币的投资势必会引起国外资本的进入,他们加大投资建厂,发展经济,给我国的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好处的,可以使我国市场资本主体多元化,给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带来提升,但是产生的利益和利润却转入他国。由此可见,人民币的贬值提高了我国的对外投资成本,却降低了外商在我国的投资成本,不利于我国的对外投资,却有利于外商的对内投资,使原本经济下滑的中国的对外投资面临着困境,从而制约着我国在国际上的经济控制力的增强。

三、结语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上来看,自2014年以来,我国的人民币汇率逐渐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2015年更是出现加速贬值的迹象。造成人民币的贬值的原因有很多,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导致的,内因是主要的,外因起着推动作用,人民币汇率受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以及中央银行、美国的经济财政货币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人民币的贬值不仅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对人民币的国际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我国人民币的跨境结算出现了困难,对人民币的储备货币的地位造成很大冲击,使我国对外投资变得困难,不利于我国经济控制力的增强,不利于我国经济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玉锦.近期人民币贬值原因及影响分析[J].辽宁经济,2014,04:30-31.

[2]袁晓敏.人民币贬值的原因及影响[J].中外企业家,2015,08:91.

[3]郑慧敏.人民币贬值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分析[J].金融经济,2015,08:35-38.

人民币范文第3篇

试点以来,青海省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与全国和邻省业务发展相比,仍存在如下问题:

(一)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小

占比低从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看,2013年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额占全省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额的1.25%,与全国相比相差57%;从货物贸易占海关进出口占比看,2013年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额占同期海关货物进出口总额的1.02%,与全国相比相差10%。

(二)外商投资人民币结算占比低

对外投资人民币结算仍属空白2013年全省资本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额达0.34亿元,占全省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额的1.4%。其中,外商直接投资结算额0.34亿元,占全省外商直接投资总额④的8.6%,与邻省甘肃相比相差63%;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尚未实现突破。

(三)人民币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跨境交易中使用率较低

截至2014年,全省跨境人民币业务涉及的境外国家和地区达27个,其中与香港发生的结算占比达到87%,人民币跨境交易尚未渗透到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尼泊尔等沿线国家。

(四)企业主体市场参与度偏低

从进出口企业看,2013年有7家进出口企业在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占当年有实际进出口经营业绩企业总数的4.9%。从外商投资企业看,截至2013年末,在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中已激活的外商投资企业有8家,占全省外商投资企业累计总数的6.2%。从走出去企业看,省内企业尚未使用人民币开展对外投融资业务。

(五)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业务过于单一

目前,省内金融机构办理的人民币贸易融资业务仅限于进口信用证,海外代付、协议付款、进口押汇、打包贷款、出口信用证押汇、出口托收押汇、福费廷和出口信贷等业务尚未开展。

二、青海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情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以来,青海省积极发挥自身的生态环境、资源能源、历史文化优势,以省内最具影响力的贸易和投融资平台为抓手,积极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对外贸易和投融资领域开展合作交流。

(一)举办特色展会

巩固优势外向型产业发展一是利用清食展加强与中东阿拉伯国家在清真产业的发展合作,吸引了包括丝绸之路沿线大部分穆斯林国家在内的37个国家地区的116家企业参展和采购,促进外向型清真产业发展。二是凭借藏毯展在国际地毯展会的影响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参展,吸引全球十大地毯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巩固了青海省地毯产业发展的行业领军地位。

(二)深入沿线国家开展经贸交流

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一是省商务厅先后组织经贸代表团赴尼泊尔、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联酋等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进行经贸考察,发挥全省毛纺原料、机械设备和营销网络建设方面的优势,就承包外接工程、进出口贸易、境内外直接投资等多领域签订合同项目。二是在尼泊尔、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设立“中国(青海)精品之窗”,集中展销青海省高原特色食品、铝型材、三绒制品等特色产品,努力培育境外市场。

三、人民币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跨境使用的机遇与优势

(一)人民币在沿线国家跨境使用的机遇

一是在地毯、毛纺原料等特色出口产品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可有效改变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较小的现状,推动以进出口贸易为背景的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发展。二是鼓励企业“走出去”过程中使用人民币参与沿线国家投资建设,能够填补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的空白。三是推动人民币在沿线国家跨境使用,有助于扩大青海省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境外地域范围,提高人民币在境外市场的影响力。四是人民币在进出口贸易和对外投资中使用,能够激发省内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宽跨境融资渠道,实现人民币贸易融资业务的多元化发展。

(二)人民币在沿线国家跨境使用的优势

1.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宏观优势。按照先部分省份后全国试点,先经常项目后资本项目,先企业主体后境内外个人的步骤,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结算规模逐步扩大,完善人民币行使计价货币和储备货币职能是人民币国际化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截至2014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已陆续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巴基斯坦、阿联酋、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斯里兰卡乌克兰、白俄罗斯、蒙古等国的中央银行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为人民币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跨境使用提供了制度保障。

2.跨境人民币结算的政策优势。跨境人民币结算能够有效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汇兑损失、交易成本和外汇兑换损失等,减少涉外企业跨境交易的财务成本。此外,银行基于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为涉外企业提供的贸易融资服务不纳入外债管理,业务发展空间更大。2014年6月,个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跨境人民币业务政策放开,便利了与沿线国家开展人文领域交流合作。

3.人民币在沿线国家跨境使用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一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对人民币接受程度较高。随着我国与周边国家及新兴市场国家在政治、经济领域的交往合作越来越密切,人民币在上述国家和地区被广泛接受和使用,甚至作为价值储藏手段,人民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是政府层面推动人民币计价结算更具主动性。省内企业与沿线国家在经贸领域达成的合作意向具有政府主导性,加之,沿线国家特别是中亚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为青海开展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提供了现实基础,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的经贸合作为人民币跨境使用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

四、政策建议

(一)发挥政府层面推动人民币计价、结算的支持和引导作用

一是建议在省政府层面的外事经贸活动中把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纳入互访内容,为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政府采购、对外招标、对外援助工程、国有企业改革股权转让及并购等政府主导的项目中主动推介使用人民币计价交易。二是借助藏毯展会、青食展和青洽会等重要的对外贸易平台,引导和鼓励进出口企业在外经贸易活动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提高外经贸合同中以人民币计价的比重。切实发挥人民币在青海省对外贸易和投融资中的计价、结算和融资功能,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便利化及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跨境使用。

(二)加强协调配合,增强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整体合力

结合省政府出台的支持外贸稳定增长15项措施和金融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部署,发挥青海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进一步增强跨境人民币业务推动合力。一是建议商务主管部门完善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绿色审批制度。在跨境直接投资备案核准相关管理环节中加大对人民币跨境直接投资政策的宣传,引导省内企业使用人民币开展境外投资合作、承担工程和劳务合作项目,积极为外商投资企业人民币结算提供便利化的审批管理服务,推动资本项目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二是建议财政部门研究出台对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突出的进出口企业的财政奖补政策,实施正向激励;支持全省重点进出口企业或亿元人民币进出口企业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

(三)积极推动商业银行加强跨境人民币业务和产品创新积极

引导银行研究、开发、应用更多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产品,满足企业避险、保值增值等多层次的需求。商业银行要充分发挥人民币跨境结算的业务优势,满足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撤资清算、外方股权转让、跨境利润汇出及医疗保费支付等跨境收付和结算需求,积极为省内企业走出去提供跨境人民币担保、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等多样化的融资结算服务,支持青海对外贸易和投融资发展。

(四)找准切入点

人民币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货币职能;挑战;应对

1.引言

自1971年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后,美元货币的信用开始走下坡路。近年来,美国因三次量化宽松(QE)以及零利率的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美元过量发行,国债严重贬值,造成持有美国国债的各债权国财富流失。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和可信度也远不如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初。欧元、英镑等货币纷纷开始挑战美元的霸主地位。在这样的世界格局下,人民币要活跃于世界货币的舞台,必然要经历重重考验。

2.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挑战

2.1人民币国际化前面临的挑战

2.1.1采取何种货币本位制度

众所周知,货币的价值取决于货币的数量和实物财富的数量之间的关系。货币的增值与贬值即货币数量的增长(萎缩)速度与实物财富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因此,采用合适的实物或金融标的作为本位制对于稳定货币价值,体现货币的价值尺度和储藏手段这两大职能有重要意义。在进入信用本位制时代后,各国基础货币发行量以什么指标作为依据一直是个重要问题。我国目前的货币发行采取以外汇储备量为主要参考的发行制度,通过调节我国对外贸易的总量来控制外汇储备进而控制我国的货币发行。就目前而言这样的制度可行性是较高的,可以比较准确地体现出我国货币需求量与实物财富总量之间的关系。但是一旦我国的货币走向了国际化,人民币本身将会成为主要的外汇储备,此时我们不可能再以我国的外汇储备作为人民币基础货币发行数量的主要参考指标。而历史已经证明,黄金作为实物受到天然的增长速度限制,最终必定无法跟上国际贸易对于货币的需求量。而诸如美元的“国债本位制”更不可行,这种制度本质上即拿未来的财政收入来刺激当下的经济增长,一旦平衡打破,则一国将陷入债务泥沼,最终的结果无非是债务违约,通货膨胀,货币失去信用,仅以美国为例,美国目前的国债规模已然超过了美国的GDP,理论上已丧失还清债务的可能性,并且美元近十年来的贬值也对美元的债权国造成了严重财产掠夺,美元信誉一落千丈。因此,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采取何种货币发行本位制度进行过渡并最终形成国际化完成之后的一套稳定的本位体系,是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2.1.2大宗商品计价方式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主要体现在货币作为物品交易的结算方式上。而国际贸易中主要的物品交易对象主要即为各类大宗商品。仍以美元为例,美元之所以在信用评级下调的情况下仍然能位居全球货币霸主之位,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美元与大宗商品的绑定关系。美元作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标价或计价货币,长期与大宗商品呈现负相关的关系。以WTI原油为例,统计数据显示,WTI轻质原油价格与美元指数存在很强的负相关性,月度统计数据显示,相关系数为负0.82,且二者的负相关性在2000年以来逐步增强。上海交通大学的潘英丽教授在研究中归纳提出了美元在与黄金脱钩成为纯粹信用货币的过程中,有三大因素提供了支撑:石油的美元计价和交易、浮动汇率与跨境货币投机和军事霸权主义。除了确保美元的国际化地位以外,石油多次成为美国限制俄罗斯等石油输出国的经济武器。可见,与大宗商品的绑定是一个经济体货币国际化的必经途径。在这一点上,我国目前还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这主要受制于我国国际贸易对外开放较晚,以及我国经济发展周期等因素。时下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稳定的上升阶段,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寻求将人民币作为大宗商品计价方式的途径。毕竟仅有贸易量而不能作为最终交易的结算方式,这样的货币本身在体现货币职能上就有很大缺陷。

2.1.3人民币跨境流通问题

一个经济体的货币想要国际化,必然还需体现出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而要完成支付手段,除去货币在世界各国的接受程度,还有一点就是货币跨境流通的程度或者说货币全球交易的便捷程度。以美国和欧盟为例,随着纽约支付清算体系的不断成熟和完善,纽约支付清算体系呈现出多元性、竞争性的特征。其中,FEDWIRE(联邦电子资金转账系统)和CHIPS(清算所同业支付清算系统)是支持美元全球清算的两大主要大额支付清算系统。目前,95%的跨国美元最终清算通过CHIPS系统进行,CHIPS系统为来自全球21个国家、95家会员银行提供美元大额实时最终清算服务。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各国金融机构美元支付清算资金的流动性。拥有世界上最庞大和最发达的证券托管清算系统工程,是纽约之所以成为全球资本市场中心的基础和前提。VISA和MASTER作为两大国际信用卡组织,其清算银行均为位于美国纽约的大通曼哈顿银行,纽约实际上也就成为了全球信用卡的发源地和支付清算中心。而目前我国在这一点上仍有欠缺。

2.1.4人民币市场开放程度和稳定程度

除去货币的四大基本职能外,货币本身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同时也兼具商品的属性。因此人民币的国际化,必然还意味着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以及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协同问题。目前人民币仍未达到完全自由兑换的程度,仅能在经常项目下自由兑换,这就限制了人民币在个人和企业中兑换外汇的程度和能力,显然我们要人民币国际化,则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亦是其先决条件之一,纵使有乐观预期五年内可以达成这一目标,但是就目前而言者依旧是个未知数。另外,在岸人民币与离岸人民币之间仍然存在较大价差。这一问题导致了人民币存在着套利空间,而恶性的套利行为可能最终会导致市场的混乱。如何逐步减小这一价差,同样是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的一个必须面对的挑战。

2.2人民币国际化后面临的挑战

2.2.1特里芬悖论

特里芬悖论,它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在1960年出版的《黄金与美元危机》中提出的一个观点。书中的描述是这样的:“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因此而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假若人民币完成了国际化,那么将这段描述的美元改为人民币,将黄金改为另一稳定诚实的货币发行本位,则这一悖论仍然存在。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势必导致人民币升值,而这无疑会降低我国出口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我国的比较优势,形成另一个悖论。面对这些窘境,我们应该探索新的国际贸易模式去改变这它,还是形成联盟的经济体来缓解这一悖论作用于单一主权国家的影响,或是还有其他出路?这些都是值得经济学者们深思的问题。

2.2.2央行对人民币现金管理难度

人民币国际化当然会给我国带来享受别国铸币税、不承担汇率风险等等好处,但是权利与义务永远是正相关的。在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经济会更易受到其他各国经济情况波动的影响,同时对于人民币现金监管的难度和范围也远比为国际化时要艰难。比如我国政府需要提防一些别有用心的金融大鳄恶意的做多做空,甚至需要提防我国的基础货币被各种“再证券化”“再债券化”之类的金融产品过分放大了信用,即对于货币乘数的控制。对于如此大规模的金融监控无疑对我国央行会形成巨大挑战。

3.人民币国际化的实施措施

3.1增大中国在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大宗商品中主要的交易对象是能源和原材料,出于禀赋原因我国并不能称之为大宗商品主要出口国,但是随着我国在大宗商品市场的活跃表现,我国经济增速对于大宗商品出口国的影响日益增加,影响的增加意味着话语权的增加。此前我国在上海自贸区设立的能源交易中心即可视为一个良好开端,同时也是我国在大宗商品市场上对于主导权的一种寻求。通过增大中国在贸易市场上的贸易量从而增大中国在大宗商品市场影响力和话语权,最终过渡到掌握现有大宗商品的计价权。对于大宗商品计价权的不懈追求正是我国对于迈开大步跨过人民币国际化这一门槛的决心的表态。

3.2寻求新大宗商品的可能性

如果说本位制度存在着革新的可能性,那么大宗商品同样有革新的可能。石油之所以在大宗商品中的位置举足轻重,说到底就是石油工业在现代工业领域占据着重要位置。但是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能源,终有一天会退出历史舞台。也因此,人们开始重视对于新兴能源的探索。试想,如果我国能够发现或发明出新能源甚至引发新的一次工业革命,那么这种能源或者实物有极大可能性会被计入大宗商品领域,而对于这一新能源我国将有足够的资本和底气赢得起定价权。当然这种情况可能有些理想化,但是这种创新精神,我认为无论是在新大宗商品的探索还是整个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都是我们需要具备的一种民族精神。

3.3发展我国自主研发的清算系统

令人欣喜的是,我国于今年的10月8日在中国银行悉尼分行上线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并且为之提供了明确的管理办法和监管措施。这无疑是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的一大步。然而美中不足的是,CIPS的核心技术仍然是由SWIFT提供支持,其跨境报文传递仍然需要外人的协助,这使得我国跨境支付系统的金融信息安全存在很大隐患。因此,为了保护隐私,同时也是彻底摆脱受制于人的状态,我国依然有必要精进这套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这个道理和我国必须自主研发北斗导航系统有相通之处,唯有做到这点,我们才能保证我国的清算系统时刻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从而才能够有恃无恐的促进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

3.4探索经济同盟的可能性

中国目前已与俄罗斯、韩国、马来西亚等多个周边国家分别签署了自主选择双边货币结算协议。从此可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经济规模的提升,人民币的认可度也在扩大。但是人民币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却受到了外交的限制,或者说是其他经济共同体或是一些同盟、共同协定的限制。换个角度想,如果中、日、韩能够放下芥蒂,以求同存异的方式牵头形成亚洲的经济联盟,制定一套有利于该经济体内部的互利贸易制度并且建立起对外壁垒,必然能够有利于经济体内部的经济发展,同时可以加强各国之间货币的流通和互换。而人民币作为亚洲最为强势的货币之一,其在该经济体中所拥有的主导权应当是有保证的,一如当初德国马克之于欧盟。而且通过这样的共同体,人民币可以先行尝试一下中国经济是否能经得起他国经济波动所带来的直接影响,为之后的国际化做铺垫。当然这样的经济同盟并非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经之路,这里只是提出一个思考的方向。成立经济同盟也并不意味着一切一帆风顺,比如今年7月份整个欧盟都受到希腊经济的拖累,因此对于这一点,还有待商榷。

4.结语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的机遇。虽然在这一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我们必然会遇到货币、外交、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困难与挑战,但我们也应当看到,2013年人民币跻身世界十大贸易活跃货币,2015年8月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人民币成为世界第四大支付货币。这些数据都说明,人民币国际化的脚步正在踏实地向前迈进。本着不让国家利益和人民财富被剥削的原则,在经济领域内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民币能够完成国际化,中国的经济实力能够站在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于平.人民币国际化的制约因素[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9,05:47-49+26.

[2]李礼辉.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全方位发展[J].全球化,2014,02:23-26.

[3]赵美贞,熊艳春.人民币国际化的挑战和影响[J].青海金融,2015,01:51-53.

[4]嵇一.大宗商品的美元计价与美元地位:经验实证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4.

人民币范文第5篇

一、法定数字人民币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及战略意义

(一)法定数字人民币将对国内金融体系和信用机制产生深远影响

货币数字化是全球未来的大趋势。对中国来说,数字货币的发行和使用,可以使得货币发展与数字经济发展更加匹配,货币政策调节更加高效,币值会更加稳定。法定数字人民币对现有金融机构与金融体系不会产生重大冲击,有利于维护货币金融体系稳定。央行的货币支付功能会因为人民币的数字化得到优化,人民币的货币地位和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也将随着法定数字人民币的推出而提升。由于信用风险主体的变化,法定数字人民币的安全性与便携性将使其有可能成为一种满足用户储备需求的计息资产。央行能够通过对法定数字人民币利率的调整间接影响金融市场的存贷款利率,使央行获得一种新的货币政策实施工具和渠道。在法定数字人民币运行的过程中,通过实时掌控所有法定数字人民币的收付情况以及进行数字人民币交易的具体分布情况,央行能够实现对法定数字人民币的全方位、全流程监控。同时,法定数字人民币的广泛应用,将有助于反洗钱、反逃税、反诈骗和反恐怖融资等金融犯罪活动,有效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二)法定数字人民币将提升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体系中的份额,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一国货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程度,是该国货币国际化的重要标志。在没有重大外部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现有国际支付市场的货币使用格局几乎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当前人民币充当国际支付结算货币的权重极低,与中国实际的经济规模及对外贸易投资规模不符。法定数字货币将进一步拓展人民币国际化的空间,为全球跨境贸易提供数字化计价、交易、支付与价值储存工具,降低国际贸易成本并提高交易效率。应较快构建起一套围绕着法定数字人民币的跨境支付体系,较好地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职能,在数字时代国际清结算体系的变革中“弯道超车”,提升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体系中的份额。当人民币在国际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网络外部性和支付结算的依赖性,再逐步推动发展人民币的价值贮藏和世界货币职能,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目标。

(三)法定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体系的构建,有助于维护我国金融主权

推行法定数字人民币不仅能够助推人民币国际化,同时也是摆脱跨境结算的外部依赖、维护我国金融主权的重要举措。当前,人民币跨境清结算高度依赖美国的SWIFT和CHIPS系统。美国利用SWIFT赋予美元的特别权力,以禁止美元交易为其常用国际制裁手段,现有国际清结算体系SWIFT和CHIPS正逐渐沦为美国行使全球霸权的重要手段,进行长臂管辖的重要工具,这是对我国金融安全和金融主权的严重挑战。不仅如此,SWIFT和CHIPS系统技术更新缓慢、安全性难以保证,利用大数据平台和区块链构建一个新的清结算网络,已成很多国家的共识。法定数字人民币的跨境清结算体系将是SWIFT强有力的竞争者。法定数字货币跨境支付和结算体系可以省去第三方中介环节,实现点对点的直接对接,其实质相当于各交易方通过数字货币直接建立起“价值链”,并通过分布式账本建立起一个数据“信息网”,从而在大大降低成本的同时,快速完成交易支付,这将极大地提升国际清结算的效率,还可以有效革除目前SWIFT系统由各商业银行的美元信息流构建起来的第三方信息中介“信息链”,将货币流通的网络扁平化,实现支付系统底层全面的互联互通,大幅度减少兑换的环节,提高跨境资金的流动性,解决传统的跨境汇兑在链条长、到账慢、效率低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分布式共享账本和数据库的法定数字货币跨境支付和结算体系,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公开透明等特点,这些基于其技术核心的特点确保了体系的信用。随着体系的不断发展,更多的国家和组织参与到体系的建设中,也能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数字化国际货币合作平台,推动国际储备货币制度、国际汇率体系与国际收支平衡机制的数字化创新。

(四)法定数字人民币的率先推出,能够有效提升数字时代人民币的国际话语权

当今世界正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货币在数字时代的价值和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国家间在未来数字货币领域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哪一种数字货币的框架体系和解决方案能够得到更多的使用者和参与者,这种货币毫无疑问将会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和国际金融话语权。在法定数字货币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主要货币形式的未来,哪个国家率先掌握了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流通和使用技术、框架体系和应用场景的标准,哪个国家就能在新一轮数字货币和金融现代化的国际竞争中占得先机。法定数字人民币的率先推出并迅速推广使用,将有效提升人民币的国际话语权。数字货币的本质是数字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和算法程序上的金融运行系统。越早在实际运用中被证明是成功的系统,其内在技术和运行逻辑越能够被其他国家的系统所接受和借鉴。数字货币领域的标准之争关乎国家安全的根本利益,法定数字人民币在全球的首先推出并顺利运行,可以尽快地占据技术和应用制高点,能够有效提升数字时代人民币的国际话语权。

二、法定数字人民币的运行模式及前景

(一)短期内,法定数字人民币将以国内流通为主,是人民币M0的部分替代和补充

法定数字人民币采取“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用户”的双层运营体系,核心要素是:商业银行主要承担数字货币的申请业务,而人民银行主要承担数字货币的发行和检测业务。数字人民币运营机构缴纳的准备金由央行进行管理,保证了数字货币的法定效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超发货币和挤兑风险,确保了法定数字人民币不会对现有金融体系稳定造成冲击,有利于实现数字货币对纸币的逐步替代;而双层运营体系能够充分发挥商业机构现有的资源、人才和技术优势,分散风险,满足法定数字人民币运行过程中的高效安全稳定的需要,有效防止法定数字人民币对商业银行存款产生挤出效应,防止出现金融脱媒损害实体经济。法定数字人民币的运行框架由“一币、两库、三中心”等核心要素构成。其中,“一币”即由央行发行担保的法定数字人民币DC/EPtoken,“两库”指的是法定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库和存储库,“三中心”包括法定数字人民币的认证中心、登记中心和大数据分析中心。“一币、两库、三中心”的运行框架设置相对稳定,有利于法定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和推广。此外,法定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将会带来多种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

(二)中长期,法定数字人民币将发挥国际支付和结算功能,促进境外人民币的使用

当前,人民币国际化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要抓住金融科技革命的历史性机遇,以技术创新形成新的战略力量,通过构建以法定数字人民币为媒介和计价货币的跨境数字支付体系进一步助推人民币国际化,确保国家金融主权和金融安全。采用数字货币方式减少和摆脱对现有国际支付和结算体系的依赖,能够实现人民币跨境结算的自主可控,维护国家金融主权。法定数字人民币在终端的零售支付上实际是去中心化的,国际化属性极强,这使得在全球任何一个国家,只要交易双方认可,使用手机就可以便利地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长期看来,数字货币可以在相当短的时间内、不受任何限制地被地球上的任何人使用,并且可以在相当短的时间内无限制地转移,交易成本很低。这样的全球支付网络将对各国的双边贸易产生影响,并最终在全球范围内提高资本效率。通过法定数字人民币可以更加便捷地在境外使用人民币,促进人民币在境外的流通,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范围和国际贸易中的使用份额。法定数字人民币将成为未来跨境人民币国际清结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法定数字人民币发展的难点及所面临的挑战

1.法定数字人民币与现有美元体系之间存在矛盾

在货币国际化的过程中,主权货币的跨境支付和流通存在着引发国际货币之间矛盾的风险。法定数字人民币对人民币国际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实现,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对美元的挤出甚至替代,进而会削弱美元在全球的控制力,因此必然会招致美国的针对和打压。如何应对美国对数字人民币国际化的挑战,将是数字人民币发行与流通在较长时间内面临的首要挑战。

2.法定数字人民币与人民币纸币及存款之间的关系亟须平衡

从形式上看,央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与传统的信用货币相比具有极高的相似性,然而在信用上法定数字货币具有更低的风险和更高的安全性。因此,主权数字货币的流通对传统信用货币也将产生基础效应和替代效应。法定数字人民币的诞生和应用仍将会对商业银行、支付体系和监管机构等货币流通环节形成不可忽视的挑战。

3.法定数字人民币与其他数字货币之间存在竞争

在未来的数字支付领域,由于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存在独占性和排他性,可以预见主权数字货币与非主权数字货币、主权数字货币之间将会爆发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会导致金融系统的不确定性增加,累积叠加系统性风险,影响货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因此,如何平衡法定数字人民币同其他数字货币之间的关系,构建法定数字人民币的网络外部性,是其未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挑战。

4.数字货币的技术实现和基础性问题还需要继续突破

从技术设计层面来看,虽然法定数字货币在理论上存在很多优势,技术上具备较高的可行性,但当前的互联网和数据技术水平尚无法完全实现对法定数字人民币高频化交易场景下实时数据采集、监控以及分析,这些技术瓶颈也阻碍了对法定数字人民币展开高效精准的操作。从顶层设计来看,法定数字人民币的应用规则和法律基础准备也需要突破。

5.法定数字人民币需要培育全球化的合作伙伴国家

目前,国与国之间的法定数字货币发行亦面临非常激烈的竞争。当法定数字货币发行面临群雄争夺时,导致的混乱亦需要通过全球化的金融合作来加强国际金融治理。然而,各国的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监管政策差异很大,对数字货币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即便对法定数字货币采取支持态度的国家,研发法定数字货币的出发点和目标也大不相同。如何培育全球化的数字货币合作伙伴国家是一个较大的难题。

四、加快发展法定数字人民币的对策建议

1.加快完善与法定数字人民币相关的法律制度和监管框架

法定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同样需要“适当的标准和明确的法律框架”,要加快完善法定数字人民币适当的标准、相关的法律制度和监管框架。构建一个适应于法定数字人民币的金融体系和货币运行流程,是数字时代对金融领域的现实要求。因此在技术创新之外,也应当对金融领域中的组织体系、经营体系、流通体系等方面提出变革和创新。

2.加快提升数字技术应用水平,确保法定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和流通顺利

法定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和流通离不开不断升级的数字新技术支撑。在数字货币技术创新和场景应用创新方面,要遵循技术中立和市场化、国际化和法制化的原则,充分发挥制度优势,采取国家主导、市场化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充分释放私营部门的创新动能,加快提升数字技术应用水平。在确保央行在法定数字人民币的主导权和绝对控制权的同时,充分考虑数字货币技术创新和使用特点,监管框架和举措应具有适度的灵活性。

3.加强国际货币金融合作,加快建设三位一体的法定

数字人民币国际支付清算系统推动法定数字人民币难点和重点是构建完全自主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结算体系。需要从发行流通体系、支付结算体系、配套监管体系方面建设法定数字人民币流通的金融基础设施,并对接现有的人民币跨境支付交易体系,依托设立海外业务的商业银行和机构,实现法定数字人民币的国际支付和清算。

4.加快提升对法定数字人民币应用的监管科技能力和水平

数字货币的兴起源于密码学理论以及区块链技术,新技术的运用具有较高的未知性,存在技术风险和信用风险。尽管我国政府没有对金融科技和新技术加以限制,但也应当对其存在的风险加以必要的监管。金融机构也需不断加强和提升自身科技研发能力,鼓励其在对自身信息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的管控基础上深化与科技企业之间进行合作,提高金融行业整体的安全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5.加快构建大数据监测预警体系,防范法定数字人民币系统的运行风险

法定数字人民币的优势之一,即能够通过人民币的数字化在流通和交易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货币数据信息流。中央银行需要采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加强对法定数字人民币体系的监管,通过构建大数据挖掘技术的风险预测模型,再基于多维度信息反复对风险预测模型进行验证和完善,及时识别货币流通的敏感信息,提高风险预警的能力,进而实现对各类异常货币金融活动的预警和防控,为监管法定数字人民币的有效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6.强化反洗钱监管合作,更好保护消费者权益

友情链接